如果不是这个标题
你可能想不到图中的白色集装箱
——就是传说中的方舱
整齐、肃然、灰白——这是方舱的大致模样
三餐、整理、辅导、开会——这是过去两个月一整天不上班还挺忙的上海朋友
世博方舱休舱,浦东金海园方舱关舱……上海新增的数据,从4月13日的最高点“2573+25173”变成了“48+290”。数字一天天变少,可白天还是那么长,只有开团的一瞬那么短。说回数字,尽管数字在这场疫情面前显得无力,但我们的努力掷地有声。
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
关键词:25台*4个人*31小时
指针拨回一个多月前。
4月9日上午,时值上海封控,当崔工在家上网课的时候(嗯,上海小宁要上网课,大人也要!上产品培训课☺),接到一通电话,电话的那头要求提供若干UPS产品,用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。
这里被定义为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,“时间紧、任务重”,国展中心要在几天内提供5万张床位,与其说是在跟时间赛跑,不如说是在跟时间打架。
崔工说:“当时有三万人在国展中心建方舱,不知道这30000里面有没有把我算进去。”
起初,崔工完全没料到要进舱安装,一来这款产品的安装相对简单,再者合作方中建的技术人员对电力设备安装游刃有余,三来近期给上海其他方舱的供货也不需要现场安装。但这次工程体量之大,交付意义之重由不得崔工一丝犹豫。
从库房拉上设备后,货车一路畅通,路上见到的车是个位数,紧接着排队,卸货。
崔工的3位同事也已经早早办好了通行证,等待小区门口接送车的出现。
31个小时,25台机器依次落地,它们分别装在国展中心5号馆和6号馆的25个急救室里。在塑胶地板上,在强光照射下,安装,通电,测试……透着还没撕掉的保护膜,显示屏上显示了一串串的状态正常,意味着四个小伙的任务完成了。
如果你看过《长津湖》,为冰天雪地下衣衫褴褛的兄弟动容,就能明白“任务”二字的重量。
我们四个人干了两天一夜。”崔工说,“就连年轻时候玩游戏都没通宵这么久,看看兄弟单位,他们很多都是从济南、潍坊连夜赶到上海来,在我们进场前,他们已经四天四夜没好好合眼了。”
随着方舱的关停,这些接受过方舱洗礼的科华UPS,使命将暂告一个段落,乖巧地回到它的纸箱,稍作停留,去往下一场奔赴。
草原上的移动方舱
关键词:1台* 230公里*1个人
相比于上海的数据,甘肃的数字小到可以忽略不计。抗疫、核酸检测必须严阵以待。甘肃城区有定点机构,而草原上牧民的核酸检测成了个难题。
甘南藏族自治州距离甘肃省会兰州近200多公里。尽管很多人还不知道甘南,但它列榜中国“五大牧区”,连接了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,你脑中的套马,赛马,牧马场景都能在甘南上演。
同样是一通电话,让盛工只身从兰州驱车到了甘南州。车的后备箱里,装着一台带钩的科华YTR3320。(嗯,YTR3320-J,我们行话就是叫它带钩的~考考你,它为什么带钩?)
它为甘南州人民医院移动PCR方舱实验室而来。
安装中
据报道,方舱实验室由试剂准备区、标本制备区、扩增分析区以及洗消间和设备间组成。在方舱内,检测人员可完成标本接收、信息录入、核酸提取、核酸扩增等工作,3小时便可出检验结果。
移动方舱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,提升了检测与诊断能力。移动方舱所到之处,披绿了牧民的健康码,让藏民们在放牛之外多了一个放心。
这台机架式的UPS,体积小,工程师在方舱实验室内将线材施工完毕,盛工就很快把机器装好了。
千里之行,只为一小时的安装,再远的路,我们也能抵达。
白云下的甘肃移动方舱